本校於98學年度下學期開始實施每週一篇的朗讀,內容包含短文賞析、英語短語及母語諺語。學生於當週找五位師長或家長念完即可完成認證。
學生參與的熱枕都相當高,只要下課時間就能看見小朋友尋找師長念,也感謝本校老師的協助配合,願意犧牲自己的休息時間來聽學生朗讀,讓我們的學生在這方面能更進步。
99學年度上學期,我們更將學生投稿獲選的文章來讓全校的小朋友朗讀,有短篇小文、童詩及新詩創作。今日看到小朋友在朗讀時的模樣真的好可愛,將他們錄影下來,讓大家看一下他們天真活潑的樣子。
教師網誌清單
2010年11月22日 星期一
2010年9月29日 星期三
2009年4月6日 星期一
輔導活動~神采飛揚故事屋
2008年12月16日 星期二
書車+紅豆餅 舊館國小飄香
【記者江健男/埔心報導】彰化縣愛鄰協會今年打造的「行動故事」車,昨天開進埔心鄉舊館國小,「紅豆姐」張薈茗也推來小烘爐,在校園內現烤紅豆餅,讓喜歡看書的孩子免費品嘗香噴噴的紅豆餅。
基督教彰化靈糧堂教會組成的愛鄰社會福利協會,今年運用中國信託慈善基金會捐款,打造1輛裝載近千本書籍的行動故事車,巡迴小型學校鼓勵學童多多閱讀有益的課外讀物;張薈茗女士多年來單打獨鬥,經常到各國小免費招待學童們品嘗她現烤的紅豆餅。
愛鄰協會志工洪敦明偶然機會遇見張薈茗,兩人談起共同的志業,激發了這個「另類合作」的結論:「書香與紅豆餅的香氣也可以聯結,共同來打動孩子的心。」
舊館國小校長柯文吉昨天歡迎行動故事車與紅豆姐的造訪,讓學童們利用短短的下課時間,飛奔到行動故事車尋寶,張薈茗迅速烤出一大堆紅豆餅,讓孩子們埋首書香之餘,還能口齒留香。柯文吉不禁感嘆說,孩子們實在太幸福了。
彰化縣愛鄰協會希望擴大巡迴服務範圍,但目前仍欠缺志工,有意加入志工行列的人,可登入部落格blog.yam.com/roomtoread,或電洽(04)7588813貓頭鷹老師。
2008年10月23日 星期四
閱讀的力量
閱讀的力量
曾經拜讀洪蘭女士「人文素養的威力」一文,內心相當感動,和大家一起分享。
她認為:人文在國家貧窮時,是第一個可以丟棄的東西,但在生死存亡關頭,使士兵為國捐軀的意念,卻是人文素養種下的種子,這個「人文素養」是閱讀培養而成的。
她說一個故事:美國緬因州有一個教拉丁文、希臘文、修辭學和宗教學的教授叫張伯倫(Joshua Chamberlain),他小時候閱讀過《黑奴籲天錄》,認為蓄奴是極不人道的事,因此當南北戰爭爆發,他便投筆從戎,去作「一個基督徒應該做的事」。
1863年7月2日,他已升為上校,負責保衛蓋替茨堡南邊的小山丘,這是北軍主力的左翼,如果失守,讓敵人從腹背攻入,則北軍不但失掉這場戰役,也將失掉整場戰爭。張伯倫不是軍事戰略專家,他的軍事知識來自他閱讀的希臘古詩,但是他了解大局,知道小圓丘的重要性。
當阿拉巴馬第15軍團衝上來搶攻這山頭時,他的緬因州第20軍團奮力抵抗,擊退敵人5次,這時他發現沒有子彈了,彈盡援絕,敵人在望,他毫不猶疑下令:「上刺刀!」他的部下立刻了解這句話的意義:肉搏戰,以死報國了。張伯倫身先士卒,拿著刺刀大喊一聲衝下山頭,他的兵緊跟在後,喊聲震天衝下去。阿拉巴馬軍團嚇了一跳,認為一定有後援才敢這麼大膽,因此立刻後退,一退便潰不成軍,結果阿拉巴馬軍團投降。蓋替茨堡戰役決定了南北戰爭的勝負。
1865年4月,南方投降,格蘭將軍(Gen. Grant)派張伯倫去受降接受南軍的國旗,南軍的代表是戈登將軍(Gen. Gordon),敗軍之將不可言勇,戈登惴惴不安,不知要受什麼羞辱。沒想到張伯倫在南軍進來時,下令「立正、敬禮」。他的兵跳起來立正,把手上武器伸出去對敗軍致敬。戈登也回馬,令掌旗官將旗低下回禮。整個會場肅穆,沒有勝利者的喧笑,因為死的是自己的同胞;沒有什麼比兄弟鬩牆更令人痛心的了。
張伯倫因閱讀「古典文學」使他的境界超越一般人的報仇心態,邱吉爾說:作戰時奮戰到底,失敗時全力還擊,勝利時心存寬厚,和平時友好親善。張伯倫顯示了他的心胸。
閱讀使人文氣質提昇,人文教育是人成為人的核心教育,因為人格是潛移默化的,對是非的判斷,對正確事情「千萬人吾往矣」的勇氣是從人文而來的,而閱讀是人文教育的不二法門。
張伯倫在喊「上刺刀」時的勇與膽識是他平日人文學養的結果,勝利時心存寬厚的風度更是他接受閱讀古典文學的表現。人文在國家貧窮時,是第一個可以丟棄的東西,但是在生死存亡關頭,那個使士兵上刺刀肉搏戰為國捐軀的意念,卻是平日孕育的人文素養種下的種子。
拜讀洪蘭女士的文章後,更加堅定閱讀是非做不可的事,特別是「古典文學」,我們不知道孩子在閱讀的世界中會獲得什麼啟示,就只要不斷的鼓勵他們讀,喜歡讀書是一件希望工程,一點都急不得,也不可以應付了事,最好由我們「大人」先做榜樣,有句話說得好:身教重於言教,不喜歡讀書的「大人」怎麼教得出喜歡讀書的「小孩」,簡直是「緣木求魚」嘛!
親愛的朋友,為了孩子的將來,也為了提昇您自己的人文氣質,大家一起來閱讀吧!
校長 柯文吉
曾經拜讀洪蘭女士「人文素養的威力」一文,內心相當感動,和大家一起分享。
她認為:人文在國家貧窮時,是第一個可以丟棄的東西,但在生死存亡關頭,使士兵為國捐軀的意念,卻是人文素養種下的種子,這個「人文素養」是閱讀培養而成的。
她說一個故事:美國緬因州有一個教拉丁文、希臘文、修辭學和宗教學的教授叫張伯倫(Joshua Chamberlain),他小時候閱讀過《黑奴籲天錄》,認為蓄奴是極不人道的事,因此當南北戰爭爆發,他便投筆從戎,去作「一個基督徒應該做的事」。
1863年7月2日,他已升為上校,負責保衛蓋替茨堡南邊的小山丘,這是北軍主力的左翼,如果失守,讓敵人從腹背攻入,則北軍不但失掉這場戰役,也將失掉整場戰爭。張伯倫不是軍事戰略專家,他的軍事知識來自他閱讀的希臘古詩,但是他了解大局,知道小圓丘的重要性。
當阿拉巴馬第15軍團衝上來搶攻這山頭時,他的緬因州第20軍團奮力抵抗,擊退敵人5次,這時他發現沒有子彈了,彈盡援絕,敵人在望,他毫不猶疑下令:「上刺刀!」他的部下立刻了解這句話的意義:肉搏戰,以死報國了。張伯倫身先士卒,拿著刺刀大喊一聲衝下山頭,他的兵緊跟在後,喊聲震天衝下去。阿拉巴馬軍團嚇了一跳,認為一定有後援才敢這麼大膽,因此立刻後退,一退便潰不成軍,結果阿拉巴馬軍團投降。蓋替茨堡戰役決定了南北戰爭的勝負。
1865年4月,南方投降,格蘭將軍(Gen. Grant)派張伯倫去受降接受南軍的國旗,南軍的代表是戈登將軍(Gen. Gordon),敗軍之將不可言勇,戈登惴惴不安,不知要受什麼羞辱。沒想到張伯倫在南軍進來時,下令「立正、敬禮」。他的兵跳起來立正,把手上武器伸出去對敗軍致敬。戈登也回馬,令掌旗官將旗低下回禮。整個會場肅穆,沒有勝利者的喧笑,因為死的是自己的同胞;沒有什麼比兄弟鬩牆更令人痛心的了。
張伯倫因閱讀「古典文學」使他的境界超越一般人的報仇心態,邱吉爾說:作戰時奮戰到底,失敗時全力還擊,勝利時心存寬厚,和平時友好親善。張伯倫顯示了他的心胸。
閱讀使人文氣質提昇,人文教育是人成為人的核心教育,因為人格是潛移默化的,對是非的判斷,對正確事情「千萬人吾往矣」的勇氣是從人文而來的,而閱讀是人文教育的不二法門。
張伯倫在喊「上刺刀」時的勇與膽識是他平日人文學養的結果,勝利時心存寬厚的風度更是他接受閱讀古典文學的表現。人文在國家貧窮時,是第一個可以丟棄的東西,但是在生死存亡關頭,那個使士兵上刺刀肉搏戰為國捐軀的意念,卻是平日孕育的人文素養種下的種子。
拜讀洪蘭女士的文章後,更加堅定閱讀是非做不可的事,特別是「古典文學」,我們不知道孩子在閱讀的世界中會獲得什麼啟示,就只要不斷的鼓勵他們讀,喜歡讀書是一件希望工程,一點都急不得,也不可以應付了事,最好由我們「大人」先做榜樣,有句話說得好:身教重於言教,不喜歡讀書的「大人」怎麼教得出喜歡讀書的「小孩」,簡直是「緣木求魚」嘛!
親愛的朋友,為了孩子的將來,也為了提昇您自己的人文氣質,大家一起來閱讀吧!
校長 柯文吉
訂閱:
文章 (Atom)